诸平(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贫困中的期盼——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一书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女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该课题作为一项行动研究,无论在课题设计、研究方法,还是在队伍组织方面,都很有特点,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实验学校100名女童就学率和在校巩固率分别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探索出一条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女童教育的有效途径。这无疑为本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研究与实践基础。
纵观全书,可以看到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材料翔实具体。本书认真分析了贫困地区女童与妇女教育的现状、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数据翔实,材料具体,尤其以西部各省的教育情况分析见长,分析得比较到位。
2.本书的理论探讨虽着墨不多,但仍给人以启发。例如,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讨论,本书提出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不同的思想,并由此出发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教育机会均等”的不同内容,提出了贫困地区实现“教育机会增多”的努力方向。又如,本书对于女童教育特点的探讨,跳出了教育研究人员的局限,广泛涉及了教育现象背后广泛的社会、经济、人口、文化等相关领域,从而提出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选择,提高女童入学率的政策选择。
3.本书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意义,与一般研究报告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报告都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但细读起来,往往感到空洞,尽人皆知。由此感到这种建议决策者早已知晓,不过是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力实施而已。本报告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政策、对学校、对研究工作三方面的一整套可操作的具体建议,很有价值。
通观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到本书作者和本课题研究人员扶持帮助贫困地区女性,与她们手挽手共同跨入新世纪的信念与热情。为此,我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史静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贫困与性别的关系相当复杂。如果说贫困的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男性与女性并无不同的话,贫困的结果,在很多时候,表现在男性与女性身上却相当不同。
人的社会性别与自然性别不同,它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可塑造并加以改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著名女性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德·波娃告诉人们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贫困中的期盼》一书的作者了解这一点。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贫困地区女性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经历十分重要,这是形成她们特定行为、品性和思想观念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男女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环境与地位上的不平等在贫困地区表现得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女性的性别弱势被生活的贫困进一步凸显放大,因此,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女性改变处境不利地位,如何通过提高女性的教育程度和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是本书的另一重要主题。
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贫困地区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近年来由他们主持和参与的多项旨在发展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的国际、国内研究、实验项目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对他们来说,贫困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正像人是可以改变的一样。而改变贫困、塑造新人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教育,特别是女童和妇女教育。在这里性别又一次表现出其独特的地位。然而,这一次性别的独特视角更多地体现在教育的具体问题上。由于贫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社会条件,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不能简单遵循发达地区的模式。至于这些地区的女童和妇女教育,其特殊性、独特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作者在书的结束语中提出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教育问题:在教育中究竟是应当淡化女性角色,还是应当强化女性角色?是应当“非女性化”,追求完全的平等,还是应当“双性化”,即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气质?如何处理传统女性角色与现代女性角色的冲突与传承?这些问题并非为贫困地区所特有,然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在贫困地区的教育中尤为重要。在探索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女童和妇女教育方面,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有效的经验。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性别应该是我们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的视角之一。在这一点上,《贫困中的期盼》作出了很好的尝试。我郑重地向关心中国的教育改革,关心中国西部的发展,关心中国的性别平等和其他社会进步事业的人们推荐此书。
梁全进(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期盼》注意宏观形势分析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就我国女童和妇女教育取得的成就和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特别在贫困地区初等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女童辍学的原因和对策,贫困地区女性人口接受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等方面作了专题研究,因而比较全面、准确和及时地反映了我国贫困地区妇女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女童和妇女教育是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贫困地区女童教育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必须逾越的难关。妇女教育水平与人类健康、营养的改善以及出生率密切相关。改变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首先要改变教育的不平等,因为女童和妇女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女童和妇女教育问题。
该书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女童教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发展缓慢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中的突出难题,成为实现全民教育宏伟目标的重大障碍。多年来,尽管贫困地区的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成效仍不理想。为积极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女童教育落后的现状,尽快消除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提高妇女整体文化素质,我们必须从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女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和寻找女童教育的有效路子,提出发展女童教育、提高女童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女童教育是社会问题、妇女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平等问题、宗教问题、人权问题等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因此对解决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的视角,进行综合治理。凡是影响女童教育的因素,不论是学校的、家庭的还是社会的,都在研究范畴之内。解决处境不利的女童就学难问题,既要转变社会的观念,争取家长的重视和支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包括海内外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又必须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强化政府行为。
《期盼》开创了女童和妇女教育专题系统研究的先河。重视女性教育研究,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对于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盼》从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实际出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对同类地区及贫困人口的女性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夏日炎(广西教育出版社):
该书的特点在于主题方向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抓住了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这个实现“两基”工作的难点来展开研究。它在系统调查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影响女童就学的主要障碍和原因,并进而提出了解决女童就学难的可行措施和成功经验。这正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人民热切盼望解决的重大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该书采用了追因调查、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方法科学,论证严谨。而大量案例的引用,既增强了可信度、说服力,又增加了生动性、可读性。
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要事业。党的十五大在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这是教育战线也是全党面向新世纪的一项宏大任务。我们殷切期盼贫困地区的女童像其他孩子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告别文盲,告别贫困,与我们手挽手共同跨入新世纪的大门。